在希望的田野上 成就创业的梦想
——1999级园艺专业毕业生黄海燕同学的创业事迹
2013年4月16日下午,在校石井校区大礼堂,来自环境艺术系的600多名师生济济一堂,聆听我院2002届园艺技术专业优秀毕业生、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、恩平市蓝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燕校友作的“在希望的田野上,成就创业的梦想”专题报告会。
环境艺术系党总支书记朱启平主持报告会。他代表系对黄海燕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隆重的感谢,并向到场师生介绍了她突出的业绩。
报告会上,黄海燕校友用朴实简洁但又不失风趣的语言,向到场的师生讲述了她从学院毕业后参加工作积累技术经验、人脉关系后,本着带领家乡人民科技致富的理念回到恩平市老家创业的艰辛历程。黄海燕校友告诫在校的师弟师妹们:“要树立创业理想,走创业成就人生目标之路;要善于观察,抓住创业时机,开启创业之路;要树立必胜的自信心,积极面对困难挫折,走独立自主、奋发图强的创业之路;要发挥专业技术特长,走特色创业之路。”除此之外,黄海燕校友还对她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给予帮助的老师表示感谢,并希望在场的师弟师妹们能珍惜在校学习时光,掌握好专业知识,为以后走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报告内容丰富、生动、具体,最后的互动环节,同学们踊跃提问发言,对于同学们的提问,黄海燕校友给予了认真、详细的解答。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。
下面是黄海燕校友的报告——在希望的田野上 描绘人生的彩虹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我叫黄海燕,出生在偏远落后的山区农村——恩平市大槐镇大朗村。2002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生物技术系园艺专业,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,我通过兼读还同时获得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与农业管理本科文凭。
大学毕业后,我在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工作了4年。由于工作中敬岗爱业、踏实肯干、责任心强,不到3年,我就由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升为主管,手下领导着20多人,月收入超过6000元,生活可以说是过得有滋有味。
在大城市找到这样一份理想、安稳的工作,事业小有成就,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梦寐以求的目标,尤其是像我这样农村走出来的学生。当时,同学们都很羡慕我,父母、乡亲也都以我为荣,我自己也感到很幸运。但是,安稳的工作,满足不了自己的追求目标;安逸的生活,将有可能使我的人生平淡地度过。无论是工作,还是生活,都不符合我勇于挑战、不断进取的性格,也难以抚慰心中回报乡亲、服务桑梓的浓厚情感。
就在这时,2006年的春天,党中央颁布了1号文件,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政策,希望广大农民能早日富起来。新的形势使我看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,想到自己是国家培育的来自农村的新一代大学生,有责任、有义务运用所学知识服务农村,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之路,长期蕴藏心底、为农民致富做点事情的激情之火被熊熊点燃。我是学农科的,研究所的几年工作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,这又大大增强了我回农村创业的信心。经过一番踌躇和多方考虑之后,我终于做出勇敢的决定—回乡创办苗圃场,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,带领更多村里人走上致富之路,干出一番事业。
但是,传统观念的影响巨大。回乡创业的消息在村里传开,遭致家人的反对和村民的不理解,父母说:“我们花了那么多心血,节衣缩食地好不容易供你读大学,就是希望你结束‘面朝黄土背朝天’的生活,在大城市出人头地,能光宗耀祖。你把金饭碗扔掉,回来耕田,我们一千个一万个不同意。”村民们也议论纷纷:“这个丫头究竟在省城里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啊?怎么在大城市不干,却跑回这个偏僻的穷山村种地呢?”
我自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家人的反对和村民的风言风语没有使我改变决定,反而让我下定决心要当个“象样的大学生农民”,做出点样子给他们看看。通过努力,我先后做通了男朋友和父母的思想工作,男朋友辞掉了广州一份较高收入工作,于2006年下半年和我一起回乡创业。2006年底我们结婚后,便在苗圃场一起演绎“你挑水来我浇园”的创业浪漫爱情故事。
经过三年努力,我创办的蓝天苗圃场初具规模,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。成功让当初的反对者佩服了,成功使我的信心更足了。今天,在政府的关怀和安排下,我和大家有了此次见面机会。借此机会,我也想谈谈个人的创业心得与经验,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启发和帮助。
一、坚持创业理想,实现人生目标的跨越
现在,大部分大学生就业思路还是进入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或知名企业,自主创业经常被看成是一种无奈的选择。这个世界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都在说明一个道理:我们应该转变就业观念的思维定势,与其等待别人安排、恩赐,不如自己创业,自己打造一个饭碗,一个最理想的饭碗。年轻是我们的资本,技术是我们的优势,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,自主创业也许能更好地改变命运。我们还年轻,出去闯闯,就是跌倒了,还能爬起来。再说干哪件事没有风险呢?只有坚持创业理想,放飞人生希望,方能体味创业的甘苦、品尝成功的甜蜜,才能实现人生目标的新跨越。
二、善于抓住机遇,打造良好的创业开端
机遇,不是等来的,而是创造出来的。我为什么在2006年选择辞职回乡创业,应该说是赶上了好时机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,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。通过市场调研,我在2006年初了解到:恩平市因大规模种植香蕉需要,导致当地的香蕉苗供应不足,恩平市具有较大的香蕉苗市场潜力。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契机,而且我对培育香蕉苗有技术把握。
在当今大学生之中,拥有创业理想的人不少,但是具有创业胆识和实施创业行动的人却不多。作为有志创业者需要一种勇气,也要有踏实的精神。既然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创业想法,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去实现它,但是不一定非要一次性成功,重要的是你要去奋斗。
我的创业之路就是从培育香蕉苗开始的,先把实验室建起来,为培育香蕉苗打好基础;再把温室大棚搭起来,为大批量育苗做好准备。种种工作都要我全面规划、亲自动手,从原先固定的工作岗位、单纯的专业团队,转到一个样样靠自己打拼、靠自己去开辟的新领域,其中劳作的辛苦、精神的压力可以想像。
俗话说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年后我前期投入的10多万元资金全部收回。一年多的创业,不仅为今后创业打下了经济基础,也积累了创业的经验,坚定了创业的信心。
三、坚定奋斗信心,勇于面对创业困难
万事开头难,通过创办蓝天苗圃,我也真正体会到创业的艰辛,但我从未丧失信心,也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决定后悔过。
公司创立之初,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好像都是那么艰难:开支超出预算,几年积蓄全部用光;为了节约资金,我们省吃俭用,不敢买好的衣服;为了节省人工,体力劳动能干的就自己干:装货、卸货、搭大棚、翻地、施肥、喷药,……我们夫妻俩人样样都干。在那时候,我站在你的面前,说我是一名大学生,你肯定不会相信,我的脸和手全是黑乎乎的,手上结满了老蛮,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农妇。但是,为理想奋斗的我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,就这样苦干加实干,事业终于有所起色。
俗话说:“天有不测之风云”。正当我踌躇满志,准备大展身手时,命运又来捉弄我这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年轻人。2008年8月,“北冕”和“黑格比”两场大台风接踵而来,毫不留情地吹翻了13个温室大棚的11个,苗圃受损面积达九成,损失超过10万元。两年来艰苦创业积累的资本,被台风吹袭后所剩无几,事业一下子跌进了低谷。这是我创业以来遭受的最大挫折和挑战。
然而,在困难面前我没有选择放弃。因为,这条路是我选择的,没有退路,只能勇敢地面对现实,想尽一切办法全力投入组织灾后复产工作。通过自己的努力,在领导的关怀、政府的支持和家人的帮助下,蓝天苗圃场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。
四、发挥技术专长,在奇特方面做文章
蓝天苗圃最初以培育香蕉苗起步,并取得了成功。后来,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香蕉苗经济效益下降。针对市场变化,我及时调整了创业计划,利用技术优势开辟新的市场,开始在培植名贵观赏植物方面下功夫、在培植奇特瓜果蔬菜、香草方面做文章,做到人无我有,人有我特。
首先是培植有特色的水果、蔬菜。我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、瓜果种子,培植的胡萝卜有红色、黄色、紫色、白色4个品种,对于这项技术而言,我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培植的西红柿不但有7种颜色,而且有葫芦、香蕉、圆冬瓜、苹果等多种形状;培植的生菜也有5种颜色。这些产品都是专门供应大城市的高级宾馆或西餐厅,供不应求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其次是培植名贵香草。现已有罗勒、百里香、薄荷、龙蒿等20多个品种,经济价值比较高,还有专门公司收购,减少了推销费用。
第三是培育名贵观赏植物。苗圃拥有金钻蔓绿绒、一帆风顺、罗汉松、巴西铁等30多个品种。这些品种经济价值比较高,培植技术要求高,市场需求量大。
现在,蓝天苗圃场已拥有实验室1个,温室大棚17个、面积达11亩,露地种植面积20亩,与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大城市的多家高级宾馆和出口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,年收入20多万元。通过我的科学种植示范,也逐步改变着村民的种植观念;苗圃场聘请的一定数量农民工,也算是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些就业创收机会。今年3月,我被恩平市妇联评为“科技兴农带头人”。
回顾过去三年的创业历程,既有享受成功的喜悦,又有遭受挫折的艰辛。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,我从来没有后悔过,没有放弃过,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心,朝着自己的创业目标一步一步地迈进,直至目标的实现。今天,我以亲身经历告诉在座的各位同学,大学生创业具有广阔天地,虽然创业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,但一份付出一份回报。大家应该增强创业的主动性,提高自信心,树立正确的就业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拓宽就业、择业和创业思路,走独立自主、奋发图强的创业之路,真正让知识变成财富,让就业成就创业。只要我们坚持,青春梦想就会在创业的深厚土壤中美丽绽放!
至于蓝天苗圃的未来发展,我将更好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努力钻研科学技术,探索科技兴农、农业致富的路子,争当科技致富带头人,通过自己的创业,带动当地的农民致富,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创自己的事业,描绘绚丽的人生彩虹!
用双赢思维成就创业
朱晓凯,2014年毕业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物流专业,毕业后在广州市振博物流服务有限公司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。经过三年的时间,自己投资创业,成为广州市振博物流服务有限公司的自然投资人。
朱晓凯说到:“通过创业,我收获到了很多。做过了从未做过的事情。我给自己做了人生的规划,规划了自己的短期目标,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。懂得了自己需要什么并为之奋斗。我要做一个勇敢,自信,有目标的人——这就是我的定义。”人生能有几个十年,机会走了就不会再来。我们都不想错过机会,但机会却悄无声息的从我们身边溜走。与此同时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我们的父母,用一颗感谢的心去回报我们的社会,用一颗责任的心去对待自己。我们要以事为先,以人为本。我们用以我们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来把企业做好,做大。对于“是金子总是会发光”这一观点,我并不认同。因为可能有很多客观因数影响着它。我相信“无实力一定无魅力,但有实力不一定有魅力。”所以我们要勇于表现自己,把我们的优点展现出来,让人知道我们并不是一无事处的。不要太在意是否会出丑,要得是让别人印象深刻。不仅要人知道这世上有我们的存在,而且要让这“金子”发光。我们要用沟通引导对方的认知,以录用为导向,引导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认知。 通过朱晓凯的案例告诉我们:要积极主动,以终为始,双赢思维,知己解彼,综合综效。做好职业的生涯规划,并执行。
(撰稿人:赵博)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